金融科技

有些意外的,“金融科技”在今年上半年成了个热词。严格说,回归成了热词。

一位股份行电子银行部的老总就向笔者感叹到: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这一代“老银行”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扛着“信息化建设”大旗开干的金融科技,经过几个轮回数个概念的变迁后,又变成了现在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业务交叉的主题词。

今时不同往日的是,传统金融机构和强势崛起的互联网集团军,尽管在理解这个词时彼此都在往彼此的角度靠近,但是至少目前呈现出来的业务内核,都是不一样的。这点在今天,北京专门以这个词为名开的首届中国金融科技大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各自负责金融业务的一把手都做了演讲,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概括,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讲了普惠(其中重点是三农)、绿色(实际指电子化服务)和信息安全立法;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讲的还是此前在不同场合阐述多次的主旨——自己不是在挑战传统机构,而是用大数据叠加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建立开放生态帮助合作客户降低成本;出身银行资产管理领域的张旭阳,把自己新老履历很好地连接在了一起,讲的是百度正在力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财富管理中的应用。

所以你看出来没有,即使没有“金融科技”这个热词,退回到兴起了整整三年的“互联网金融”概念,互联网平台们传递的理念还是基于“我的优势是什么,我正在做什么,跟我合作你可以得到什么”。而纵观整场论坛,消费金融、大数据风控、云计算、区块链、数字货币、互联网保险、P2P依旧是其他圆桌讨论主题,似乎从很大程度上而言,“金融科技”其实还是倾向于继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新金融等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概念后,另外一个可以被平台们归纳自己在干什么事情的载体。

这算是真正的金融科技吗?其实本来概念就是人为赋予,当然可以算。但这绝对不是全部,至少它少了一派很重要的参与力量——银行。

回到开篇,这个商业银行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如火如荼开干的业务,现在正被赋予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更高的地位。正在布局的几家银行,赋予“金融科技”的业务内涵更为细分,紧紧围绕支付结算、信贷审批、风控等支持系统的搭建与技术输出。

而且他们更为低调。

谈及金融科技,不可不谈兴业银行。这家总行偏居一隅位于福州的小股份行,正是因为早在07年就开始对大行视为“鸡肋”的柜面互通、支付结算、科技输出等信息化服务整体打包注入“银银平台”载体,才为日后能够成为股份行第一梯队赢得了差异化的生存空间。而这条差异化路径后来被验证了并不过时,若干年后兴业银行还为某纯网络民营银行在初创过渡期间提供整体后台架设。

而商业银行正集体探索将成熟的、人力与风险隔离的业务(如信用卡、直销银行等)剥离成为独立子平台的眼下,兴业银行去年12月就已正式另设法人化载体兴业数字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数金”),将自己的科技输出能力整体打包注入。

时至今日,这家低调成立的银行系科技金融先行者已经召集了近两百号人马,其中骨干团队均由兴业总行的信息科技部门及银银平台部门平移。即使未正式承接银银平台业务,但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兴业数金绝不仅仅是总行一个后台部门的分拆,而是面向新客群的全新业务运作平台——目前,兴业数金已经正式为非银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业务流程外包、应用软件开发和运营服务、系统集成服务等服务。这与银银平台重点囊括中小城、农商行客群已截然不同。

除了兴业的探路,还有新兵纯网络民营银行的入局。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消息是,7月7日微众银行与江苏昆山农商行召开营销启动会,说白了就是微众自己搭建的理财平台将于14日正式上线昆山农商行的手机APP。这个事情的意义在于,这是微众银行基于“科技能力输出”的银行同业合作项目正式落地。

在这个项目的合作里,合作银行将把微众的应用软件包放在自身的APP中,该行客户不需要额外注册成为微众的用户,只要经过这个APP里微众的平台便可享受由微众银行及多家合作机构提供的金融理财服务。

微众银行首席信息官马智涛对此同样总结了一句“希望向银行同业伙伴输出科技能力,帮助合作银行降低其建设自有系统的资源成本和时间成本”。这句话是不是很耳熟?是的,跟上述互联网巨头说的几乎是一样一样的。

从这个意义来说,银行动作更快更精准,他们已经实质性地、又一次玩起了科技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