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数金陈翀 | 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模式探讨

本文首发于《中国金融》杂志2017年第20期。文章从金融与科技的融合趋势、API经济与开放银行的发展背景、开放银行模式等方面,全方位的探讨了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的模式和发展趋势。

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金融与科技的融合趋势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从时间维度看,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关系在近几年发生了深刻变化。最初,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是相互独立发展的,银行主做线下,通过网点方式来服务,基本不会做长尾;金融科技公司则以电商平台+线上支付切入,服务于长尾,积累了诸多场景和客户,典型的例子如支付宝。

2017年以来,国内大型银行和互联网巨头的合作引起诸多关注,似乎一夜之间两者打破了之前的芥蒂。实际上,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合作由来已久,这一次它们能否找到最佳合作模式呢?银行和互联网公司都有自己的诉求,但是如果两方都能够真正站在“以客户为中心”的角度,以服务好客户为共同诉求,那么就有可能构建一种全新的生态秩序。

(银行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发展趋势)

在全新的生态秩序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应当发挥自己的专长。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在客户服务流程的不同环节发挥各自专长、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银行应当更加专注于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打造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金融科技公司则致力于将各类专业金融服务无缝融入万千生活消费场景、融入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挥技术创新优势,给消费者和企业持续创造更便捷、更安全的服务体验。

将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各自的优势融合起来为客户服务,这是未来银行和金融科技融合最重要的趋势。在这一趋势下,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都应该意识到,首先必须让自己更开放,只有相互开放,才能实现真正的融合。

API经济与开放银行

2014年,Gartner提出“开放银行”的概念,并在此后不断完善其定义。Gartner认为,银行未来的价值创造将不再是对核心资产的保护,而将来自于核心资产的提供、分享和杠杆作用。开放银行通过与商业生态系统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业务功能,为商业生态系统的客户、员工、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务,使银行创造出新的价值。

开放银行是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经济浪潮下的必然结果。API经济是基于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是信息化网络时代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经济现象。供应方企业可以把自己的特定技术服务用API的形式开放出来供需求方企业或者个人来使用,又不用担心核心技术与机制细节遭泄露;而需求方则仅需从供应方处获取所需的API,而非自行开发研究该特定技术服务。

开放银行是API经济在银行业的具体应用,即指银行把自己的金融服务,通过Open API或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等技术方式开放给合作伙伴乃至客户。比如一个电商平台希望银行为其客户提供账户查询、支付、消费贷款等服务,银行开放若干个金融服务接口供电商平台调用,那么客户就可以直接从该电商平台在线获得上述银行服务而无需再到银行办理。

这种情况下,银行是一种服务,而不是一种场所,银行在整个服务链条中位置后置。通过开放自身金融服务接口给第三方使用的这种银行,被称为开放银行。

欧美开放银行领先实践

当前,开放银行逐步从概念走向实践,在全球各地呈持续发展态势,其中欧洲、美国发展尤为强劲。开放银行在欧美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组织形态,一种是大型银行自主搭建开放银行平台,另一种是中小银行通过第三方平台的开放API,融入金融科技生态圈。

大型银行资金实力雄厚,技术资源充沛,有能力自主打造开放式平台,因而大多选择自建开放API,对接外部生态圈。如欧洲开放银行的领先者BBVA,2013年就开始以黑客松为载体向开发者开放数据和接口;2017年5月,BBVA的API接口对西班牙客户正式开放,首轮开放API 8个,其中6个属零售用户服务(包括客户信息服务、账户与交易信息服务、支付和贷款等),1个为企业信息服务,1个是零售端多渠道数据整合服务。和BBVA相似,巴克莱、花旗、Capital One、美国运通等大型金融机构近年来也纷纷加入了开放银行的行列。

对于众多的中小型银行而言,因地域和客户群体所限,其对接生态、融入线上的愿望更为强烈,但其资源和能力有限,自建开放银行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故通常会采取借助外力策略,寻找第三方平台为其提供定制化的开放银行解决方案,对接商业生态。因此,在欧美国家,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开始崭露头角。如德国Solaris Bank,其本身是一家纯技术公司,后申请银行牌照,但无传统银行业务,主要为电商、零售商、金融科技公司等企业提供纯粹的开放API服务,包括支付、电子货币清结算等。又如德国公司Fidor,除自营纯线上数字银行业务外,还通过开放API的方式,向企业和其他中小金融机构输出支付、线上社区运营等业务能力。美国公司Yodlee过去十年主要是通过整合多家银行的数据服务于零售客户的财务管理,但近年来已从B2C向B2B模式拓展,积极打造连接众多银行及金融科技公司的API聚合平台。

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的概要模型

(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示例)

底层是拥有牌照的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诸如账户管理、支付、融资等基础金融服务能力,中小银行希望跟上层的商业生态系统进行对接,但囿于技术和能力掣肘,需要借助第三方平台。中间层即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负责将底层金融服务与上层的商业生态系统进行对接,将基础金融服务组装为可被上层生态系统调用的服务。除依据不同场景聚合、集成基础金融服务组件外,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亦可在基础金融服务中融入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各类新技术,或者结合银行端的金融交易数据和场景端的客户行为数据创造新的金融风控模型,使得金融服务更加强大、更加精准。最上层为商业生态系统,金融科技公司、电商平台、行业服务平台、供应链核心企业、第三方开发者乃至个人创业者均可快捷、安全、合规地调用中间层平台所提供的金融开放API接口,获取相应的数据,开发创新应用,在其构建的各类商业场景中为其客户无缝提供金融服务。

这是一个开放、连接、共赢的生态模型。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基于模块化的开放API,在金融机构和商业生态之间架起中间桥梁,帮助金融机构有效对接各类商业生态,利用场景创新能力获客导流,同时帮助各类商业生态参与者快速利用金融机构的专业能力,为客户提供切合需求的、合规的金融服务。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自身可以通过基于用量的API使用费以及进一步提供数据服务和信息分析获取收益。显而易见,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成功的关键在于一端连接更多金融机构,一端连接更多商业生态系统。

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的实践探索

兴业数字金融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数金”)是兴业银行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兴业数金继承了兴业银行“银银平台”的科技输出业务板块作为主营业务,目前,正围绕银银平台十多年耕耘的客户积累,积极探索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建设。

兴业数金打造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具备较好的基础。

一是兴业数金具有银行资源优势。兴业数金依托兴业银行集团在金融同业业务的业务积累和渗透率,在银行端拥有独特优势,兴业银行银银平台合作法人机构已超1000家,而兴业数金自身的金融行业云服务已积累了超过300家中小银行客户、400多项从基础设施到解决方案的服务品种,科技能力扎实,银行客户资源丰富。

二是兴业数金可借鉴兴业银行集团在部分细分领域先行先试的经验。兴业银行在“互联网+”浪潮推动下,近年来显著加强了融入商业生态系统的探索,如企业金融领域的收付直通车、融资直通车、财资直通车等三驾直通车已切入各类细分领域场景。

三是兴业数金已积累一定的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技术基础。兴业数金成立以来即着手搭建和运营DFP(数字金融+)平台,以账户中心、资金存管、支付中心、大数据分析组件等为起点,成熟一个集成一个,通过服务组件的积累已初步搭建起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雏形,并积极地与外部科技公司、行业平台及供应链核心企业合作,在此基础上对接商业生态系统,渗透企业和零售客户场景。

目前,兴业数金正积极探索通过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模式,帮助合作银行对接更多的行业服务场景。以物流行业为例,数金开放银行平台将通过平台的各类基础服务组件,结合物流行业具体业务场景构建诸如运费结算、代收货款等一系列专门适用于物流行业的“行业金融组件”,再将这些行业金融组件开放给各家物流行业核心企业或SaaS服务平台调用;同时,基于逐步积累的物流行业经营信息,平台还可运用新的智能风控技术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聚合融资服务。这里所说的聚合融资,是指第三方开放平台连接了多家合作银行,有条件依据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和征信情况,匹配不同风险偏好的银行贷款资金。

 

作者系兴业数字金融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陈翀

 

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