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Gartner:如何构建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

5月28日,兴业数金与Gartner进行了一场开放银行与数字化业务平台的研讨会。

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是兴业数金分拆独立后的关键业务战略,就如何建设开放银行平台、丰富商业生态,过去两年来,兴业数金已先后与摩根大通、BBVA等全球领先金融机构进行了深入调研与经验互换。

国际顶级IT咨询机构Gartner在2016年率先提出开放银行概念,并进行持续的机构调研和平台研究。为研究中国开放银行平台业务生态,分析师Alistair Newton和Christophe Uzureau专程来到兴业数金。

Alistair Newton拥有28年金融从业经验,加入Gartner之前,Alistair供职于英国Abbey National银行,专注于数字银行,支付技术与战略以及金融机构创新等领域。Christophe Uzureau拥有19年金融IT从业经验,此前供职于IT研究公司Context,目前研究方向主要是数字银行转型、新兴技术对传统金融价值链的影响等,两位分析师同时是《2017年开放银行技术成熟度曲线》、《2017年数字银行转变技术成熟度曲线》、《2018数字银行体验入门》等前沿报告的作者。

开放银行平台概念图

简单介绍公司背景后,兴业数金创新事业群开放平台部总经理叶黎明分享了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的建设思路和实践案例。

“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在开放银行探索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叶黎明表示。大银行凭借优厚资源,有能力自主开放API,主动对接商业生态。但对于IT基础薄弱的中小银行而言,自建开放银行显得遥不可及,同时也较难吸引商业生态端的合作伙伴。兴业数金打造的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可以弥补中小银行资源受限的短板,帮助其对接上层商业生态,实现开放银行战略

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是一个三层生态,后端是中小银行,可提供标准化、系统化的基础金融服务;前端是商业生态系统,金融科技公司、场景提供商等合作伙伴均可调用中间层的API接口,迅速连接银行,在各类场景中嵌入金融服务;中间层即实现两端连接的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一方面帮助中小银行利用商业生态端合作伙伴的创新能力达到获客导流的目的,另一方面协助商业生态端的合作伙伴提升利用金融服务的能力。

会上,叶黎明还分享了物流、票据和消费金融三个创新案例,同时,结合对商业银行数字化战略的长期经验和洞见,Alistair和Christophe也交换了对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和三个创新案例的评价和建议。

1.加强平台与中小银行自有客户之间的互动。比如德国一些银行创造供客户之间进行线上交流的平台,当客户遇到业务相关问题时可以提问并得到其他客户的帮助。

2.加强与监管机构的联系。平台可尝试对接监管机构的数据模型,由此监管机构可看到开放银行平台的决策过程,从而降低前后端的合规成本。

3.丰富后端金融机构类型。除了目前已开拓的中小银行外,也可考虑加入保险、基金等,为前端商业生态提供更多元的金融服务。

4.构建前端数据分析和处理平台。在合规前提下,充分利用商业生态端积累的海量客户数据,构建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以便未来利用这些数据丰富金融服务。

 “兴业数金所做的探索已经不是狭义的开放银行概念了,而是在构建一个帮助中小银行实现开放银行战略的数字化业务平台,这可能是一个更加伟大的战略。”在回答第三方开放银行定义与内涵的提问时,Alistair如是评价。

分享到: